600余家企業參會參展
本屆住博會突出民生理念和責任意識,以“創和諧宜居城市、圓百姓安居夢想”為主題,全面展示煙臺房地產和住宅產業發展成就。展會共設置標準展位1000余個,展出面積2萬平方米,吸引了國內外600余家房地產、住宅部品、裝飾裝修企業參會參展。
展會期間,還將舉辦特價房超市、購房意向有獎調查等系列活動,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讓利于民。
十年來,煙臺住博會從剛開始的形式上的小型專題會,不斷發展、擴大至大型全國知名的區域性展會。其交易產品也從單一型跨越至復合型,參展商從中小型房企逐漸邁向一線品牌大鱷……煙臺住博會實現了完美蛻變。
看房購房裝修一體化服務
本屆住博會共設3個展館,展場面積2萬平米。將為消費者呈上一份精彩盛宴。
在展館設置上,A館將集中展示家裝、建材、家具為一體的建材家居企業,B、C館將是煙臺六區房地產企業精品項目的全新展示。逛展者不僅能零距離體驗“整體軟裝生活”,覆蓋看房、購房、貸款的一體化服務也將讓消費者“無憂置業”。
其中,A館為建材家裝家具展區,聚集了住宅部品、節能建材、新能源產品、家裝、家具、家居用品工藝品六大類1000多種產品,共有360家企業和單位參展,展位480個。參展的建材裝飾家具類產品中國內一線品牌和國際品牌達到260多個。
B館是芝罘區、福山區、開發區房地產展區。而備受百姓關注的特價房超市也在C館再度亮相,32家房地產企業提供的近300套房源,抄底銷售,讓百姓真正地得到實惠。
住建部門現場辦公
住博會期間,住建部門除了為市民開辟綠色購房通道,還將在會場設置現場辦公區。住建部門的各相關科室人員將為廣大市民百姓提供房地產政策法規、房產交易、物業管理及住房置業擔保等一站式咨詢服務,最大化的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解讀。
此外,住建部門還制定出臺了一些“零手續費”的優惠政策。其中,在展會期間購買參展企業商品房及辦理按揭貸款手續的市民,一律免收住房房屋登記費、住房交易手續費、住房置業擔保手續費和住房置業擔保服務費。
而位于C館的金融展區,將有中國銀行、工行、煙臺銀行、農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在展區現場發放相關資料,并設立現場咨詢區,為廣大老百姓提供貸款業務的咨詢服務。
為方便市民觀展,組委會已協調交通運輸部門,適當增加或延伸由芝罘、福山、開發區通往國際博覽中心的公交車次。住博會期間,將臨時開通7路、10路、52路、57路至國際博覽中心的區間車,同時還將加大原運行國際博覽中心及其周邊公交班次密度。
集中推介宜居煙臺
住博會期間,還將舉辦“宜居煙臺推介會暨中外地產機構交流座談會”。屆時,來自韓國、臺灣、北京、上海等海內外大中城市房地產中介機構與煙臺房地產業界就如何開辟煙臺房地產第二市場進行廣泛交流座談,為下一步雙方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近年來,煙臺房地產在注重打造品質的同時,不斷開拓新的銷售渠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外銷模式,針對不同城市特點及消費群體,推介不同的地產項目,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力推海景房,韓國、臺灣等以酒店式公寓為主。
通過住博會新型的外銷模式,“宜居煙臺”輻射力和影響力再度提升。同時,通過住博會也引入了很多外地企業的新觀念、新思路,好經驗、好做法,對進一步加快推進煙臺市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起到巨大作用。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